热线: 028-86630890

今日西南

健康生命的守望者:记扎根偏远乡村三十载的温江寿安“家庭医生”熊君

2025-10-11  11:01:33         稿件来源: 今日西南

在距离周边城区还有近二十多公里的花木深处,有一个在温江区三角形地图上最尖端几乎找不到标记的楼栋—寿安镇中心卫生院玉石分院,温江区最偏远的一家公立卫生院,虽然偏远,却是方圆几十里乡亲们心中最安心的灯塔。守护这盏灯塔的,是年过知命之年的家庭医生熊君。

十年坚守,她是乡亲们“自家的医生”

三十年前,年轻的熊君医生从卫校毕业,背着简单的行囊来到玉石乡。从此,她的根便深深地扎进了这片土地。乡亲们都说,“熊医生哪里是医生,分明是亲人”。他的诊室永远敞开着,无论是平时的急症,还是节假日的头疼脑热,她都几乎不休息,为的就是那份担当,“我一直都在”。

她记得张大爷的血压药不能断,晓得李婆婆的关节炎在下雨天会加重,清楚村里每个孩子的疫苗接种时间。她那双没有金银首饰、没有矫情的手,抚平过无数患者的焦灼,指节藏着半生的专业,每一次触诊都精准如仪器,却比仪器多了份能感知人心的温度,常常在看完病后,附身为行动不便的老人调整轮椅的身影。这种“视病人如亲人”的关怀,早已融进了她几十年如一日的每一个细节里。

危难时刻显身手,经验是最可靠的“救命药”

一场惊心动魄的抢救,更能让外界认识到熊医生无可替代价值。

2025年9月19日,村民汤大叔在地里劳作时不幸惊扰了马蜂群,被蜇得遍体鳞伤,来院时已陷入半昏迷状态,全身红肿,呼吸急促,情况万分危急。送到市区医院至少需要50多分钟,病人根本等不起。

面对如此危重的病情,卫生院的年轻护士们吓得脸色发白。然而,熊医生却异常沉着。她一边迅速检查伤者,一边用沉稳有力的声音吩咐:“快!准备抗过敏药!用肥皂水清洗伤口!碳酸氢钠溶液擦伤口,把他衣服剪开,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她清楚地知道,对付蜂毒,最关键的就是与时间赛跑,抢在全身毒性反应和多器官衰竭之前进行干预。没有先进的血液净化设备,她就依靠大量的液体输注来促进毒素排出;没有ICU的监护仪,她就搬来凳子坐在病人床边,寸步不离地守着,每隔几分钟就测量一次血压和脉搏,观察瞳孔变化。

抢救过程中,汤大叔一度出现喉头水肿的窒息征兆,熊医生当机立断,用她熟练的手法为病人进行了紧急处理,缓解了危机。整整一上午,她都守护着患者,目光满是专注,稳定着现场所有人的情绪。她嘴里还不停地安慰着焦急的家属:“别怕,发现的及时,我们处理得当,能扛过去!”。

经过一天的抢救,汤大叔的生命体征已经趋于平稳。后面赶来的家属在了解抢救经过后,紧紧握住熊医生的手,由衷感谢:“熊老师,您这几十年积累的经验太宝贵了!在这种条件下,您的正确处理为病人赢得了最宝贵的黄金抢救时间,这是在大医院里任何先进设备都无法替代的!”

可亲更可敬,是一座不朽的丰碑

这件事过后,熊医生依然是那个平凡的基层医生,照常看诊、巡诊。对于这次抢救,她只是淡淡地说:“我就是个医生,做了该做的事。”

但在寿安镇乃至更远的地方,熊君这个名字,已经成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她的可亲,写在每一次耐心的问诊里,写在每一句暖心的叮咛里;她的可敬,刻在三十年风霜雨雪的坚守里,显于危急关头力挽狂澜的担当里。

她没有发表过惊世的论文,没有各种专家、学者响亮的头衔加身,但她用半生的时间,诠释了“医者仁心”最本真、最伟大的含义。在医疗资源分布尚不均衡的偏远地区,正是千千万万个像熊医生这样的基层健康“守望者”,用她们的青春、智慧和汗水,筑起了偏远地区生命健康最坚实的第一道防线。

她守护的,不仅是个体的生命,更是一方水土的安宁与希望。

(曾金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