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 028-86630890

今日西南

内江市总工会工匠人才培育结硕果:川威工匠江勇荣膺“大国工匠”称号

2025-10-11  11:20:31

日前,四川省川威集团成渝钒钛科技有限公司炼钢厂产品工程师、首席技师江勇入选中华全国总工会2025年“大国工匠”人才名单,实现内江在“大国工匠”领域“零的突破”。

四川省川威集团成渝钒钛科技有限公司技能大师工作室

近日,笔者走进四川省川威集团成渝钒钛科技有限公司,探访江勇在钢铁行业的技术足迹。

在炼钢中控室,江勇介绍道,如今炼钢工只需紧盯智能炼钢主控系统监控画面、操作中控台,就能“一键式”精准去除铁水中多余元素和杂质元素,保留优质钢液。这位擅长炼钢与提钒的“老师傅”,过去常被形容为“不用仪器就能判断钢水碳成分”的行家——仅凭肉眼与经验,便能洞察转炉炉膛的冶炼细节。

江勇(右)在转炉中控室介绍半钢炼钢工艺.png

江勇(右)在转炉中控室介绍半钢炼钢工艺

如今,站在智能化控制系统前,江勇注视着屏幕上由冶炼实时数据驱动的景象,不禁感慨:“作为技术人员,不能只依赖眼力的‘精准’,更要追求数据的‘精密’。”因此,他与团队携手推动从“经验炼钢”到“智能炼钢”的转型,将多年积累的工艺参数录入AI大模型,实现了由电脑精准调控冶炼钢水的技术跨越。

连铸大包浇钢回转台模型.png

连铸大包浇钢回转台模型

在公司技能大师工作室中,“国家级江勇炼钢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招牌格外醒目。展台上陈列着团队研发的多项转炉炼钢和提钒装备模型,这些装置中,有的负责将高温金属液转化为固态钢材,有的则实现每月4万吨—5万吨的钢产能,为企业降本增效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钒钛铁水罐车模型.png

钒钛铁水罐车模型

除了设备模型,展台上更引人注目的是江勇深耕钢铁行业24年所获的荣誉证书。数不清的“冠军”奖状记录了他在公司技能比武中的卓越表现。江勇笑言:“连续七年夺冠后,公司‘婉拒’我继续参赛,以鼓励更多的技术人才崭露头角。”

这番话背后,折射出企业对工匠人才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据了解,川威集团设有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省级院士工作站,拥有1个国家级和1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是四川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自2003年成立内江市川威技工学校以来,集团持续拓展职业教育体系:2012年创办企业大学,2022年成为全国首批冶金工业职业能力评价站,2023年成立威远县川威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有限公司,并获得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资格,目前担任四川省职业能力建设协会副会长单位。

此外,集团拥有1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及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涵盖焊工、钳工、炼铁、炼钢、轧钢、焦化、水泥等多个工种,成员70余名,初步构建起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动的技能工作室集群,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注入持续动能。

谈及获评“大国工匠”的感受,江勇动情地表示,这份荣誉离不开企业提供的成长舞台,更凝结着内江市总工会在工匠人才队伍建设上的长期耕耘。“我个人的一点成绩,是扎根于这片沃土才得以成长的。”

近年来,内江市总工会深入实施以“畅通渠道选匠、搭建平台育匠、优化政策爱匠”为核心的工匠人才培育工程,着力打造一支支撑“做大工业、做强物流、美乡优城、共同富裕”发展目标的能工巧匠和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

在“畅通渠道选匠”方面,出台《内江市劳动模范后备人选选拔培养管理暂行办法》,构建起从优秀工匠人才中择优推荐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四川工匠及五一劳动奖章人选的阶梯式培养机制。坚持每两年开展“甜城工匠”寻找活动,累计选树大国工匠、四川工匠、甜城工匠等工匠人才120余名。

在“搭建平台育匠”方面,持续做优“五十百”梯级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年均带动超10万名职工参与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推动建设“1+1+3+N”工匠学院体系,即以内江甜城工匠学院为核心,重点产业、行业(区域)工匠学院为支撑,网上工匠学院为补充,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工匠人才培育新格局。依托内江甜城工匠学院,采取“集中授课+送教入企”相结合的方式,累计培训技能人才1000余人次,有效推动产业工人实现从“工”到“匠”的转型升级。

在“优化政策爱匠”方面,组织四川工匠及优秀工匠人才参加疗休养活动达300人次,将符合条件的工匠纳入“甜城英才卡”服务范围,享受政务、安居、医疗、子女入学、职称评审等多项优待。每2年开展市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并择优推荐申报省级工作室。目前已建成各类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80余个、川南渝西创新工作室联盟3个,充分激发高技能人才的创新活力。同时,优先推荐符合条件的工匠人才参评各级荣誉,已有100余人获评劳动模范,1人获评大国工匠,137人获评全国、省、市技术能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