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贤街道在金堂大学城核心区与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重要节点的交汇处,面对辖区低保家庭、分散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占比突出的现状,精心策划“栖贤聚爱・馨援为民”社工介入服务项目,创新推出“133+”可持续救助服务机制,以专业化、分层化服务为老年低保群体筑牢生活与心理防线。

可持续救助服务机制以“地域需求为核心、专业服务为支撑、多方协同为保障”,构建起闭环式救助服务体系。其中“1”个特殊人群救助需求派单中心作为机制运行“中枢”,成为精准对接需求的核心载体。中心通过标准化需求评估体系,对超265名老年低保及分散特困群体开展入户巡访,从生理、安全、社交三大维度建立“社会救助需求评估指标”,并依据评估结果制定“一人一策”精准派单方案,同时收集服务记录与老人反馈,形成信息闭环管理,为服务优化提供坚实数据支撑。
针对不同老年群体的差异化需求,落地3 项服务计划,实现分层精准救助。蓝色馨援守护计划面向行动能力较好的老人,由社工统筹、志愿者执行,通过组织社会融入活动打破社交隔离;黄色馨援关爱计划聚焦生活半自理老人,以常态化巡访提供日常看护照料服务,保障饮食起居与个人卫生等基础需求;红色馨援聚爱计划则针对重病、特殊困境老人,定制个性化康复训练计划并提供个案服务,精准回应高专业度救助需求。

为确保机制长效运行,筑牢3项保障措施。在人力保障上,围绕老年照护、应急响应、心理陪伴设计专项课程,通过“岗前培训+岗中督导”培育专业助老助残志愿服务人才;在氛围营造上,以社会融入活动、健康知识讲座为载体,宣传典型服务案例并发起“邻里互助倡议”,厚植助老助残社区文化;在资源筹措上坚持“专项资金+社会捐助”,既争取专项助困资金精准用于照护、医疗等服务,又联动慈善总会、爱心企业整合辖区商企资源,为救助服务提供充足物质保障。
“社工+志愿”深度融合模式则让服务更具层次感与专业性。志愿者承接邻里关爱等普惠服务,在“老年健康巡访行动”“邻里陪伴行动” 中掌握服务技能,成长为能独立承担普惠性服务的志愿专才;而社会工作者则聚焦康复训练、心理咨询、健康监测、个案服务等特惠服务,与普惠服务形成分层互补,确保不同需求的老年群体都能获得精准帮扶。
项目运行以来,栖贤街道老年低保群体的生活品质显著提升。健康监测网络的构建让突发疾病或意外时的救助响应更及时,常态化心理陪伴与社交融入活动有效缓解了老人们的孤寂感与无助感,专业照护服务填补了家庭照护缺口,让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得到妥善照料。同时,一批优秀志愿专才脱颖而出,助老助残的社区氛围日益浓厚,“分工明确、协同高效” 的服务格局初步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