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 028-86630890

今日西南

党建引领社区治理 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

2019-6-21  10:07:56         稿件来源: 郫都区人民政府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也是普通人“获得感”的重要来源。在郫都,社区治理正在成为整座城市发展的动力。它治理的不仅是过去的顽疾,新的理念和城市规划也随之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居民的生活。

近年来,郫都区各社区党委发挥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不断创新社会治理,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新标杆,营造出和谐稳定的社区环境。“共建、共治、共享”成为了郫都区社区治理成果中的一抹亮色。

带队伍优服务     树立先锋旗帜榜样

来到红光街道三观社区的优派立方小区,里面一片热闹景象。走进一看,原来是社区的“流动办公桌”正在收集民情民意。“社区工作人员每月都会进小区和我们面对面交流,我们有啥子意见建议也可以直接反映,这种工作方式值得点赞!”小区居民张大爷表示。

“利用下小区深入群众的机会收集问题,了解居民诉求,可以及时解决和化解矛盾纠纷,也是社区开展各类政策宣传的好时机。”周成是三观社区的党支部书记,他带领工作人员改变坐在办公室等着居民来办事的传统工作模式,推行“流动办公桌”,每月轮流到所管辖的小区进行现场流动办公,主动将社区服务送达小区院落。不仅如此,在他的建议下,每个小区的出入口还设置了民情意见收集箱,确定专人每周开箱取件,再分类梳理居民提出的意见和问题,给予及时回复和处理。

作为一名基层党组织书记,周成充分发挥带头人、领路人作用,以深化服务不断创新社区治理模式,赢得居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而在犀浦街道犀和社区,以党建为核心、以“和”文化为中心的“111”社区发展治理体系——犀和实验新治理机制,同样成为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带动社区治理能力大幅提升的经典案例。

通过整合组织资源,将辖区内犀浦消防中队、公路医院等10家单位党组织纳入党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进行结对共建,签订党建项目认领书,开展党建引领“三百工程”(百名党员当先锋、百团进小区、百件小事暖民心)活动,136名党员加入党员志愿服务队,与西南交大106个社团合作,开展了170余件暖民心的小事。同时,注册成立郫都区犀和居民服务有限公司,培育孵化本土社会组织11个。

抓融合共发展    实现社区共治共享

老百姓居家过日子离不开柴米油盐,也免不了缝缝补补、修饰“门面”。一旦遇到这样的琐事,居民最关心的就是怎么能最快找到相关的服务点。怎么解决?对此,郫筒街道奎星楼社区很有经验:举办一场“十八匠·修匠心”便民服务进院落活动,把服务送到居民身边。

“我想掏耳朵”“我要理个发”……为了更好地践行便民利民服务、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奎星楼社区大力健全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群众自治组织为主体、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新型社区治理体系,培育居民自治力量,发掘集剃头、擦鞋、磨刀、补鞋等多方面的传统匠人和手艺人,组成“十八匠·修匠心”便民服务团体,走街串户,为居民提供多层次、个性化的社区公共服务。

除此之外,通过社区两委全覆盖走访收集摸清需求,奎星楼社区还设立了孝老敬老服务、失独家庭关爱、和谐解忧队、安全环保卫士等十二个项目,由志愿团队自愿认领,社区及社工组织进行指导,让党员同志能实实在在为居民办事,切实从民生小事做起,为民解困,并助推社区志愿服务团队从业余型向专业型转变。

位于红光街道合兴社区的滨河苑小区是老旧院落,没有物业管理公司,党员和居民代表便自发组成志愿队积极牵头组建院委会,带领小区居民进行小区自治管理。每年,他们都会与社区配合,对小区进行全面清扫,使居民的生活环境有了很大变化。

通过党员带头示范,让居民在社区治理中“唱主角”,奎星楼社区和合兴社区的做法成为郫都区积极探索以党建引领推进社区共治共享的生动注脚。

高标准求创新     推动国际社区建设

这是夏日里极为普通的一天,傍晚6点,郫筒街道双柏社区创智e站里的灯光准时亮起来,快70岁的美国大叔詹姆斯熟稔地走进来,开始给社区居民上英语课。“社区里从老到少几乎都可以被称作詹姆斯的‘弟子’,是英语沙龙课程将大家聚集到了一起。”双柏社区主任熊珊说道。

双柏社区党委为提升社区开放包容水平,增强国际友人对中国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先试先行成立了国际友邻服务中心,通过国际友邻服务中心项目小组,搭建起郫都CBD国际化的交流平台。针对国际友人语言交流障碍、对中国民情陌生、难以融入中国社区生活等情况,双柏社区党委通过积极开展厨艺大赛、国际友邻文化节、英语沙龙等系列活动,促进居民与国际友人的交流互动。

而以“党建引领·美丽新邨”为发展定位的郫筒街道蜀都新邨社区,则探索出了积极发挥党组织核心领导作用,立足服务产业发展的国际化社区构建新模式。

蜀都新邨社区是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25平方公里“一带四园三中心”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产业研发设计、商务活动与居家生活聚集融合的枢纽型社区。围绕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的大局部署,蜀都新邨社区与成都工业学院开展“校社合作”,依托4300平方米“成工新邨众创空间”,搭建“校社企”合作平台,助力科研成果转化。同时,以“产城融合”理念布局一批“U咖啡”式符合青年“蓉漂”消费习惯的服务业项目和“夜景经济”模式的网红打卡业态,在全域塑造类海外、国际范的生活社区形态,并通过社区绿道链接摸底河生态带和校园景观,勾画动静相宜的生活城市场景。

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新模式新路径,带来的不仅是郫都市民生活的改变,还有城市品质的提升。生活在能够提供安居乐业生活的城市,是每个人的梦想,而这也正是吸引更多人来到郫都生活的原因之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