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德阳农商银行着眼于德阳市委、市政府建设国家经济副中心城市等重大战略部署,践行服务“三农”、服务中小微企业、服务县域经济的初心使命,以“扩面、降费、提速”为实招纾解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贵、慢”难题,不折不扣地落实各级政府关于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座谈会精神,取得了看得见的实效,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的肯定。
近三年,德阳农商银行累计投放民营企业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超120亿元,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全行贷款比重近60%,辖区内超50%的民营和小微企业获得了该行的信贷支持。
着力扩面增量 有效缓解融资难
在缓解融资难方面,该行通过深入企业调研、召开工作座谈会等方式,积极开展融资对接服务,今年上半年组织参与了全市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对接服务活动近1000户场,向150余户民营和小微客户预授信5.5亿元。充分用好用足“放心贷”“小企业循环贷款”“商标权质押贷款”“专利权质押贷款”“税金贷”“园保贷”“助保贷”“银政担”等特色产品破解民营和小微企业有效担保不足而无法获得信贷资金难题。同时,该行完善考核激励约束机制,加大民营和小微企业目标任务年度绩效考核权重,并出台民营和小微企业尽职免责管理办法,强化“敢贷、能贷、愿贷”机制建设。
着力降息让利 有效缓解融资贵
面对融资贵的难题,德阳农商银行优化利率定价机制,综合考虑企业账户开立、流动资金回笼、工资代发、电子银行使用率等情况,加大利率优惠幅度。同时,用好用足人行货币工具,积极向人民银行申请支农支小再贷款,以低利率信贷资金重点投向民营和小微企业,并合理匹配贷款期限和还款方式,适当提高中长期贷款比例。最后,进一步落实无还本续贷、循环贷、预授信等政策,有效降低转贷资金成本。
通过展期、续贷、循环贷、借新还旧、预授信、政府应急转贷资金等举措纾解转贷成本,帮助企业渡过信用危机。截至6月末,贷款加权平均利率6.51%,比2017年末降低0.34个百分点,比2018年末降低0.11个百分点。其中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7.07 %,比2017年末降低0.52个百分点,比2018年末降低0.08个百分点。
着力提速增效 有效化解融资慢
针对融资慢难题,德阳农商银行依托省农信联社集中审贷系统,简化整合办贷资料手续,优化审查审批流程。同时,与德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合作,在本行设立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点。依托登记中心和代办银行间双向、实时的信息交流,实现了由原来“2个部门2套材料、至少跑2天往返4次、至少等5天”到“1个窗口1套资料、最多跑1次”的有效整合简化,贷款从申请到发放全流程最多只需5天,办理资料和中间环节得到大力简化,真正实现了抵押登记“最多跑一次路”服务,有效减少了抵押登记环节对办贷周期的影响。
德阳农商银行充分发挥点多面广、决策快捷等优势,不断探索提升全市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可得性和满意度,推进普惠银行建设,用“真金白银”和真心实意助力全市民营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激活了县域经济活力。与民营小微企业建立“亲”“清”的伙伴合作关系,得到了企业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好评。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的有效实践和实效纷纷被德阳日报、四川经济日报等媒体报道。
德阳市旌阳区双东镇东美枣种植合作社种植基地负责人曾说道:“在党的‘三农’政策的支持下,德阳农商银行通过‘双基共建奔康快车’提档升级活动,给予政策、资金、营销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尤其是提供了100万元免担保贷款,是我们的源头活水,解决了我们发展中最大的‘梗阻’,帮助种植基地发展壮大,并荣获双基共建示范成果。”
据悉,在该行的支持下,基地从成立时的小农经济发展到目前拥有135户种枣业主、种植面积达3000余亩、产量达90万斤、产值达1800万元的合作社新经济体,先后多年被各级政府评为先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示范成果项目。合作社发展不忘党的关怀,积极参与德阳市精准扶贫工作,帮扶中江县元兴乡西泉村贫困户52户、旌阳区双东镇贫困户32户,累计向结对帮扶村群众给予1800棵枣苗,并提供挖掘、移栽、剪枝等后续技术管理服务,扶持资金达36余万元,有力带动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荣获市级就业扶贫示范基地。德阳市政协主席张万平对“双基共建奔康快车”这种助农致富模式给予了肯定,对东美枣种植合作社的社会担当点赞,对农旅融合产业化发展、绿色生态食品打造的科学规划表示赞许。
德阳市旌阳区双东镇东美枣种植合作社种植基地只是德阳农商银行金融支持小微民营经济的一个缩影。四川爱通线缆股份有限公司、黄许镇广平村粮油加工示范项目、和新镇油桃柑橘种植基地项目等在德阳农商银行的支持下,都正在不断发展壮大。
下一步,德阳农商银行将继续强化使命担当,以更加务实作风、有效举措,践行经营服务宗旨,振兴地方县域经济,全面推进“三大银行”建设。
王尚武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钟正有